校新闻中心讯 我司第一附属医院肿瘤表观遗传重点实验室高社干教授团队在食管癌微生态病因学和联合免疫治疗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Blockade of Immune Checkpoint B7-H4and Lysine Demethylase 5B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onfers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P. gingivalisInfection", DOI: 10.1158/2326-6066.CIR-18-0709近日在肿瘤领域国际权威期刊《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IF=9.188, JCR 1区)在线发表。一附院原翔博士为本文第一作者,高社干教授为通讯作者,第一及通讯作者单位均为我司。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之首。食管癌在我国环太行山脉附近的省份明显高发,其中河南林州是食管癌世界高发区。基因改变和环境暴露共同构成食管癌的病因学,而微生态是环境暴露的重要课题。我司一附院高社干教授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微生态失衡与食管癌多阶段演进研究,探索微生态与宿主微环境互作分子机制,寻求食管癌早诊早治新策略。研究成果对提升该领域综合研究实力及推动食管癌高危人群个体化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是牙周病变主要的优势菌。它的致病学说大多与加重宿主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有关。团队于2016年首次报道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食管癌中的定植,且检出率高达42%,并阐明了感染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患者5年生存率的统计学关联;团队继续深入探索,于2017年研究证实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定植在食管癌中呈现出的“上高下低”的分布特征;2018年,团队报道了血清抗牙龈卟啉单胞菌免疫球蛋白IgG和IgGA在食管癌诊断及预后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同年,团队深入太行山区食管癌高发区,对2170名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建立了牙龈拭子普查法及制定感染基线值。研究发现,高发区居民血清既往感染率高达70.3%,且感染呈现明显家庭聚集性;居民食管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率多聚集于61-70岁,与食管癌高发年龄段一致;另外,通过回顾性研究证实,初诊为不典型增生五年复诊为癌的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初诊及复诊均为不典型增生患者。研究明确了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在高危人群、癌前病变及食管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发现,是近年食管癌病因研究领域一个重大突破,对食管癌的高危人群预警筛查和个体化预防具有重要的推动及提升作用。
该研究以肿瘤免疫微环境为切入点,从基因测序结果出发,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定植于食管癌细胞后,可诱导其高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B7-H4及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5B;从而,逃避或破坏宿主免疫应答,进而持久定植;感染和肿瘤的双重因素,加重宿主免疫抑制及削弱免疫原性。
该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牙龈卟啉单胞菌促进肿瘤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新机制;为免疫检查点分子抑制剂治疗食管癌提供新的靶标,为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感染食管癌患者治疗提供新策略。
记者/丁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