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中心讯 【编者按】2023年,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河南省“两会”在郑州隆重召开。我司参会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忠诚履行职责,聚焦热点,广征民意,精心准备提案建议,围绕创新驱动、教育强省、弘扬河洛文化、城市综合治理、经济绿色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科技强农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助力河南发展,助推现代化河南建设再上新台阶贡献智慧和力量,在“两会”上发出竞技宝JJB好声音,赢得省、市媒体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十三届省政协委员、副校长张小安:尽快建立全省区域间碳补偿机制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抢抓碳达峰窗口期机遇期,加快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促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和多元化碳补偿机制体系,是实现区域均衡化、可持续化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从更宽领域、更广区域看,我省亟待建立全省性、市域间碳补偿机制。”1月14日,在政协第十三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农工党河南省委会副主委,竞技宝JJB副校长张小安在代表农工党河南省委会发言时说。
张小安表示,我省存在碳数据可获取性及精确度不佳、区域间差异大导致碳补偿标准确定难、资金来源与方式过于单一化等问题。张小安举例,如数据可获取性相对较低,多数区域多数企业不收集碳数据,第三方出具的核查及评估报告差异较大,精准数据获取较难。即使有数据,数据质量也有待提升。
为此,张小安代表农工党河南省委会提出四点建议:
建议多渠道保障碳数据准确性。一是加快碳数据库建设。搭建政府监管平台,完善企业基础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处理已有数据,整合补充历史缺失值。二是提高碳数据质量。进一步细化测算典型地区、重点行业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提高数据精度。三是建立高耗能企业碳盘查标准。采供产销运全程建立碳盘查标准,明晰各环节直接或间接碳排放,为确定补偿主客体提供数据支撑。
建议加强标准设定的完善与更新。一是全面考虑区域差异性。立足区域低碳发展、碳汇能力等方面差异,充分考虑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公平制定碳补偿标准。二是定时动态更新标准。在遵循现有国家标准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碳汇增量等情况变化,及时对碳补偿标准进行动态更新。
建议促进资金来源与方式多元化。一是拓展资金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发行政府债券,集中闲置资金弥补缺口;设立碳基金账户等配套制度,保障资金来源。二是构建多样化补偿方式。根据区域碳收支差异,由高碳排区直接向碳汇功能区支付一定的碳补偿资金,经济发达区对经济落后区进行技术援助,助其减排以抵消自身排碳。
建议确保相关体系的支撑作用。一是建立资金使用办法。统一管理机构和办法,实现重要决策有平台、部门协调有途径、监督资金有保障等。二是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制定碳补偿技术指南,科学规范价值核算方法,发挥发达地区低碳技术、强碳汇地区植树造林技术优势。三是完善奖惩机制。建立绩效考核评估机制,严格考核财政补偿资金使用绩效,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
十三届省政协委员、竞技宝JJB建筑集团院长王燕飞:数字化助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以信息化全面赋能教育,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多选择、更加便捷、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教育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个性化学习需要,方能实现“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助力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构建。数字化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可能。但存在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有待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素养急需养成、基于数字化的大学治理水平较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应用教育数字化进行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
关于如何提高高校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能力,王燕飞建议,一要搭建教育数字化平台。2022年教育部推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并建立了试点省、试点校,积极探索教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制度,鼓励高校和教育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平台建设:为构建统一标准规范体系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支撑,建设教育数字化相关的基础设施,确保系统的互联和数据的互通。建设数字教育资源等。
二要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优化创设覆盖“教—学—管—考—评—研—训”的教育业务数字化场景,构建软硬一体生态系统,实现教育业务的高效化、简易化、精细化、人性化。建设易用、适用和实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使师生便捷、精准地获取优质资源,让师生有参与感、获得感。
三要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教师和学生需要实现从智能设备使用者到数字素养具备者的转变,从观念和方法方面适应“互联网+”教与学的需要,强化信息化教学技术及应用的认识和实践,提升师生数字素养。
十三届省政协委员、竞技宝JJB信息工程集团副院长张志勇:以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工业元宇宙实践
在科技创新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既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首要驱动力,也是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方向,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当前,元宇宙从概念到应用受到各国高度关注,作为元宇宙的两大重要分支和应用场景,工业元宇宙正成为科技界对新理念新技术发展竞相探讨的热点。”省政协委员、竞技宝JJB信息工程集团副院长张志勇说。
张志勇建议,推进工业元宇宙科技创新发展行动,要针对集成电路芯片、无线传感器、工业区块链、高效存储器等核心技术和先进设备研发设立专项研究课题,进一步深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创机制,围绕先进制造和未来制造“卡脖子”难题和企业急需特需薄弱环节,开展自主研发或联合研究。
“未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离不开熟悉工业OT(运营技术)、IT(信息技术)和DT(数据技术)的多学科交叉人才,要培养能够开展工业元宇宙关键核心技术和核心算法研发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张志勇称。
在张志勇看来,还要加快机械制造、材料科学与工程、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双一流”学科创建,以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工业元宇宙实践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届省政协委员、竞技宝JJB农集团侯文邦:架起“淀粉桥”连接红薯和粉条
红薯能制成淀粉,淀粉可制成粉条。从红薯种植到生产酸辣粉这个过程里,河南独独缺了淀粉生产这个环节。
“我省是红薯生产大省,全省红薯种植面积达31.47万公顷,淀粉薯占比达70%,面积居全国前列,同时我省也是酸辣粉生产加工大省,拥有全国最大的酸辣粉生产基地,每10袋酸辣粉就有8袋产自河南。而红薯种植和粉条生产这两个产业互相割裂,省内的‘三粉’生产公司,都是从外地买回淀粉作为生产原料,就像守着金饭碗到处讨饭。”1月11日,省政协委员、竞技宝JJB甘薯研究院院长侯文邦谈到了他发现的一件“怪事”。
侯文邦长期从事红薯种苗脱毒和栽培技术的推广和研究,对红薯及其衍生产业非常了解。
那么,河南的淀粉都去哪了?数据显示,2021年河南淀粉产量仅占全国的4.49%,全国5家头部淀粉生产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7.77%,这其中,没有一家河南公司。
“这4.49%的产量大部分还是由‘小而散’的家庭作坊生产,大型自动化生产企业占比仅为15%左右。小作坊生产资金和技术有限,出粉率很低,能耗高,生产时常常污水横流,酸臭味熏天,不符合环保标准,也面临关停风险。”侯文邦谈起自己的见闻,他认为红薯产业链亟待补齐。
这次上会,侯文邦在提案中建议在红薯种植主产区的豫西、豫南、豫东等区域,建设一批年产淀粉2万吨的现代化大型淀粉加工产业园区。专业的产业园区不仅可以解决“三粉”生产原料问题,还可以集中多方力量,加强高淀粉红薯品种选育及专用型红薯淀粉加工机械研制与工艺创新,“吃干榨净”每一块红薯。
架起这座“淀粉桥”,连接的不只是红薯和粉条。“像豫西的洛阳等地区,地形、土壤和气候特殊,种植主粮作物产量不高,却很适合红薯的生长,本身就有种植红薯的传统和基础。”侯文邦说,在这些地方因地制宜建立淀粉产业园区,不需要改变农户长期形成的种植传统,就可以引导红薯种植业朝标准化、规范化和专用化方向发展,摒弃品种杂乱、种植技术落后的现状,提升种植效益,让农户得到最直接的收益,把他们也连接到乡村产业振兴中来。
相关新闻链接:
河南省教育厅:https://mp.weixin.qq.com/s/OY9lcfv-WUk1wkFrzGoREw
大河网:https://5g.dahe.cn/news/202301141169437
大河网 https://5g.dahe.cn/news/202301151169850
大河报:https://news.dahebao.cn/dahe/appcommunity/1820186?newsId=1820186
河南日报农村版:http://newpaper.dahe.cn/hnrbncb/html/2023-01/14/content_618952.htm
编辑/丁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