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中心讯 近日,高端轴承摩擦学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张永振教授团队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高速载流摩擦界面电弧动态特征以及时空非均匀损伤防护》,我司为项目依托单位,张永振教授为项目负责人。该项目是我司获批的该重大研究计划首个重点项目。
项目面向电磁能装备高速载流摩擦磨损的极端条件,开展高速载流摩擦磨损界面行为特征和液化层动态特性研究,发展高速载流摩擦磨损模型、界面沉积层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开展界面损伤的预测理论研究,发展高速载流摩擦磨损界面失效预测模型;开展界面损伤抑制策略研究,发展摩擦界面损伤有效控制方法。轨道-电枢配副是电磁发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动能的关键部件,既要传输大电流构成导电回路,又要承担发生过程中的高速滑动摩擦,是典型的载流摩擦副。面向高速载流摩擦磨损的极端条件,本项目拟开展高速载流摩擦磨损研究,基于同步的力、热、光、电信号揭示界面电弧形成机制和动态特征,建立轨道材料时空非均匀损伤机制和模型,在载流摩擦单调区间内揭示界面接触状态转变机制和等效能量条件,研制高温自润滑载流摩擦复合材料,提出基于电枢梯度设计的轨道界面损伤抑制策略,发展电枢-轨道界面损伤有效控制方法;预计相关成果对电磁发射过程中配副材料的失效分析和寿命提升有一定理论价值。
张永振教授团队聚焦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立足于摩擦学基础研究,面向工程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完整的材料摩擦学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工程化和人才培养体系。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载流摩擦学研究的核心团队之一,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载流摩擦学方向专著——《载流摩擦学》。团队陆续承办了第三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1995年)、中日摩擦学高端论坛、中部地区摩擦学学术论坛、“大功率电传输中的载流/摩擦共性技术”学术研讨会(2021年)等全国性或国际性摩擦学学术交流8次,支持或协办摩擦学、表面工程、轴承等领域学术交流10次。近五年,实验室围绕国民经济重大需求,重视基础研究,共承担各类科研任务3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防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含重点项目1项)、河南省优秀青年基金及河南省重点攻关等省部级项目12项,市厅级项目3项,横向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88篇,出版专著1部,申请获批发明专利27项,获得河南省科技奖励一、二等奖各1项。
(科技处、高端轴承摩擦学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供稿)编辑/丁雯雯